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为什么你越是“鞭策”,孩子越不用功?家长试试“登门槛效应”

  • 花落な莫离い
楼主回复
  • 阅读:12255
  • 回复:1
  • 发表于:2019/9/20 11:49:55
  • 来自:吉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白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每年收获的季节,家里都会很忙,大人都要去干活,家里只有小孩子,然后我就要领着一群小娃娃做饭,等着大人们忙完回来可是直接吃饭。接下来是我跟外甥女之间的对话:

“要不要帮小姨一起做饭呀?”

“做饭?我太小了,做不了。”

“好吧,那你可以帮我个忙吗?帮我把篮子里的黄色的叶子摘掉好不好?”

“这个简单,我很快就弄好了。”

于是外甥女就兴致勃勃的去摘菜叶了,摘完拿给我我看“真棒!你去帮小姨收拾下桌子吧,马上吃饭了!”孩子很愉快的就接受了,一顿饭下来,孩子帮了不少忙,等大人们回来,我外甥女就很自豪的跟她姥姥说今天做饭了,最后都在夸外甥女真棒。而当我晚上做饭的时候,外甥女就主动过来帮忙了。

其实孩子的心思很简单,只要用对方法,孩子很乐意就跟着你的思想走,然后养成你想让孩子养成的好习惯。《中庸》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准备。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就需要做好准备,找到合适的方法,否则只能起到反效果。

一、为什么你越是鞭策,孩子越是不用功呢?

最近朋友心情不是很好,问她怎么了,说自己孩子最近一次的考试成绩下滑了好几名,朋友对儿子的要求很高,不仅要让孩子学习第一,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孩子成绩下滑之后,朋友非常生气,觉得自己的儿子对不起自己对他的信任,而且自己的努力也白费了,回到家后就对儿子大骂了一通。孩子很委屈的告诉朋友说“我已经很努力去满足你的要求了,为什么你的要求总是要那么高呢?”可是在朋友看来,孩子根本就是没有努力,这只是在为自己的成绩下滑找借口。

为什么朋友的教育目的达不到呢?明明只是个很简单就能解决的问题,结果弄得两个人都不开心,这就是朋友的方法用错了。《荀子·劝学》中有云“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所谓胖子要一口一口的吃,成绩要一点一点的加,习惯要一天一天的养,否则只会让孩子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1. 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给孩子定的目标太高,孩子就容易产生这目标太高,我完不成的心理。在家长眼里,自己定的目标并不是很高,觉得孩子肯定能完成,完全没有站在孩子的思想去考虑孩子的问题。孩子就只能默默接受然后为这个目标付出努力,最后没有完成目标,觉得父母会看在自己非常努力的份上不会责怪自己,结果父母眼中没有完成目标就是没有努力,自己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骗了。从此以后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家长定的目标视而不见,一种你定你的,我该怎么样怎么样的态度来和家长对着干。家长就会觉得孩子的叛逆就是不听话,于是一场家庭大战就拉开了序幕。

2. 剥夺了孩子的主动权

孩子需要做什么怎么做都被自己父母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完全丧失了主动的选择权,也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当孩子丧失了主动权的时候,就失去了为之努力的兴趣,面对自己没有兴趣的目标,无论看着孩子再怎么努力都是无用功,结果都是不理想的。你给孩子定下的目标一上来就是终点目标,孩子就会望而却步,不敢迈出第一步。所以家长要适当的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孩子有了选择权,就会很乐意去完成自己定下的目标。比如期末考试你要让孩子一下子考第一名,你觉自己孩子有这个天分,但是孩子并不这样认为,孩子或许会和你讨价还价,说先进步多少名,家长这时候完全可以顺着孩子的坡走下来,孩子没有这么大的压力,就会很容易完成目标,或许还会超额完成。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建议家长不要逼迫孩子,可以从“登门槛效应入手”。

二、什么是“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是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雷瑟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槛技术”的实验中提出的。实验分为A组和B组,A组随机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在自己窗户上挂一个小牌子,她们同意后,过一段时间,再要求她们在庭院里放一个又大又丑的牌子,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B组随机访问另外一些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在庭院里放一个又大又丑的牌子,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对人的影响。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小和尚跟着师父学武艺,可是师父除了一群小猪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交给他。寺庙的门前有一条小河,每天早上小和尚都要抱着一头头小猪跳过河,傍晚再抱回来。后来小和尚在不知不觉中就练就了卓越的臂力和轻工。原来小猪一天天在长大,因此小和尚的臂力也在不断地增长,他这才明白师父的用意。老和尚就是用“登门槛效应”让小和尚练就了一身本领。

“登门槛效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的适用,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先从它最容易接受的事情入手,一点点的增加要求,时间长了孩子的好习惯自然就形成了。

三、家长善用“登门槛效应”,引导孩子是关键

四岁的女儿每次玩玩具的时候总是喜欢把玩具弄一地,然后每次都是我收拾,一次下班太累不想收拾玩具,就想着让女儿自己收拾,女儿却说“收拾完具太麻烦了,如果能只玩玩具不收拾就好了。”我觉得女儿的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就决定要培养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你想的真美,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游乐场,这样吧,如果你今天收拾了一个玩具,明天就可以玩两个玩具,如果一个也不收拾,明天就只能玩一个玩具。”女儿很开心的说“太好了,我一个也不收拾了。”忽然有一种很大的挫败感,但是为了教育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东西还是要有些忍耐力的。第二天,女儿就只玩一个玩具没刚开始还好,没过多久就有些无聊了,到了晚上,我说“你要不试试收拾一个玩具?”女儿点点头,右手拿了一个,但又觉得左手空空的,于是又拿了一个,后来觉得自己可以抱的更多,于是没一会功夫就收拾完了。

看吧,孩子在家长的引诱下是很容易就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反思自己,另一方面尝试使用“登门槛效应”,引导孩子做事情。

1. 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一般家长想要孩子做什么就直接以命令的语气告诉孩子,收拾你必须做什么,然后用做不好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来威胁孩子,导致孩子被迫去接受去做。孩子做的不开心,你看的也不开心,然后就会抓住孩子一丁点的不足训斥孩子。这就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做父母的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来让孩子快乐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呢。家长可以站在和孩子平等的角度去和孩子说话,这样孩子就比容易接受。

2. 利用“登门槛效应”引导孩子做事情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可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的事,就是为此。——鲁迅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家长要善于运用这个效应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让孩子早起为例,如果家长直接给孩子说让孩子每天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孩子肯定会不愿意,而且还会坐点什么抵触,但是如果换种说法,给孩子说让孩子提前五分钟起床,五分钟是个很短的时间,对于孩子来说很容易接受,过一段时间在提出提前十分总起床,孩子就会觉得并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俗话说的好“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孩子也是,习惯不是一天就养成的,孩子需要家长的督促,需要家长的诱导。家长也要注意方法,循序渐进的诱导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也是见效最快的一种方式。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定下太高的目标,目标太高容易让孩子觉得有压力,自然就觉得自己会完不成,也就无法达到家长的要求。因此对于孩子家长还是要从小事坐起,先确立个小目标,然后慢慢地制定更大的目标,这样会容易接受,目标也会更容易达成。

  
  • 最迷人的危险
  • 发表于:2019/9/20 13:26:29
  • 来自:美国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说的挺对的,可以试试
来自手机版
(0)
(0)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